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实践教学 >> 正文

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

发布者:康复治疗教研室 [发表时间]:2022-03-10 [来源]: [浏览次数]:


1.思想政治实践

通过课程思政实践,将思政元素融入各课程教学,让学生除了有知识能力的提升,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作为医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结合课程特色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及课外实践教学两大模块。

2.实验教学

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是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实验教学和康复治疗实验教学。

3.临床见习

1)集中见习:临床康复课间集中见习是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间集中见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获得临床案例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的实际体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分散见习: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早期进入社会、进入临床,特开设分散见习

4.康复技能强化训练

康复技能强化训练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安排在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即第六学期进行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重要环节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共计52周,严格执行转科和临床康复知识和技能考核制度,具体内容详见《赣南医学院实习大纲》。

6.课外科研能力训练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的主要形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实验室开放是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的基础。

7.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时安排一周时间进行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等相关内容,学习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等相关规定,并激励同学们考研提升自己,同时安排艾滋病、性病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8.军事训练

第一学期安排两周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掌握军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树立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9.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投身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有效方式。

学生可参加学校假期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及教学实习活动,也可以回到家乡或自发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勤工助学、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其它时间(如寒暑假、双休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